教育资讯 首页  》  江南游戏中国有限公司  》  教育资讯

教育数字化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

2022-07-22 | 3990|

教育数字化是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教育”的根本保障,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具体内容快跟着信息技术考试的小编来看看吧~

“从国家布局上看,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钟绍春看来,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及相关设施设备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能够为教育的各个场景和流程提供技术手段与设备支撑,能够真正采集到所有场景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才有底气提出教育数字化。”


教育数字化保障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那么,该如何界定教育数字化?钟绍春认为,教育数字化的关键就是借助信息化终端设备、网络和支撑平台,实时采集教学、学习、管理等领域多场景、全流程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实时掌控各项工作运行的状况,并进行改进和优化,使各项工作更加精准有效,更加具有创新的可能。

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这为我国教育新基建指明了方向。“教育数字化的关键前提是有新型的技术基础设备。”钟绍春指出,“没有新型的技术和设备做支撑,教育数字化就是一句空话。”比如,在教学中想要了解学生的多场景全流程学习状况,没有相应的设施设备就无法进行信息采集。

“教育数字化是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和核心内驱力。”他说,实施教育数字化,目的在于解决当下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第一,在常规条件下,教师无法全面掌握和精准评价教学、学习全过程的情况。借助数字化手段,教师可以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判断教学方式以及所使用的学习支持资源和工具是否有效,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引导。

第二,教学管理、招生等各相关工作的流程,需要通过数据衔接和信息沟通及时联动起来。钟绍春以公众最关心的就学问题举例,从政府教育部门的角度看,需要关注区域内各个学校覆盖的范围,并判断未来学生入学的趋势,考虑教育资源是否充足等问题。“过去,我们动态及时的规划跟不上,而现在借助大数据技术,能够随时随地动态采集相关数据信息,并预测发展改进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工作的质量。”

钟绍春建议,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首先要找出当前教育工作的关键问题,理清整体的工作思路。要拿出教育新基建的建设方案,思考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设备,系统规划在各个工作场景中获取数据的智能环境设计和数字化分析系统设计,为教育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平台和教学支撑系统。

同时,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等教育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提升数字化工作能力,例如应用数字化设施设备,基于大数据进行决策与分析的能力等。


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的简单数字化

谈及教育数字化与教育信息化及“互联网+教育”的关系,钟绍春表示:信息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只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各项工作当中就是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关注的则是互联网带来的异地远程资源共享,例如校内校外资源的获取、远程互动教学等;而教育数字化是全方位的改进,必须依靠数字化,精准发现学生的问题,优化教师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教育质量的根本性提升。教育数字化是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教育”的根本保障,实施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支撑手段和平台,以及决策支持的助手等,使得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更加便捷。教育信息化在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体现。早期是简单的多媒体使用,“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一台电脑加一个普通投影就已经很好了。”

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和重要性逐渐凸显,改变了以往面对面教学的形式,教学资源都挪到了网上,可借助网络将最优质的教育服务提供给不同的人。但把教学搬到网上,并不代表教学质量就一定有很大的提升。

钟绍春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教育的简单数字化。首先,应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支持下,着重解决学生学习情况精准诊断和教师教学优化等方面的问题,应从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入手,形成新型的课堂教与学模式。

其次,根据需要建立能够多场景、全流程获取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情况的智能感知环境,动态采集教与学大数据,实时分析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和区域管理等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为教师改进教学、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管理者科学决策等提供建议和预警信息。

第三,应重点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智能虚拟教师,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汇聚优秀教师教学智慧,并个性化提供给学生和教师使用,实现智能虚拟教师和任课教师的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真正建立起为学生提供最佳教学服务的新型课堂教学体系,这对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聚焦瓶颈问题 支撑教育教学创新

自1998年至今,钟绍春一直在东北师范大学任教,“24年来,我亲身经历、实践和研究了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信息化,特别是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师培训信息化以及智慧教学等方面的发展,钟绍春感触颇深。在此期间,他还担任了多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顾问,对于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有着深入的了解。

他指出,“相较于以前,现在各层次学校的教师以及管理者已经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但对于究竟怎么做好这件事,大家普遍感到迷茫。”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很成熟,无须再做过多的探索,大部分教师都按照现成的模式实施教学。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异常迅速,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需要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但研究的速度难以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往往是探索出来的新模式尚未普及,便已成明日黄花。这就导致大多数的一线使用者处于被设备“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状态,“设备一来就培训,学习相应的软件操作,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甚至五六年就换一批设备。”钟绍春认为,要想真正通过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就要聚焦教学的瓶颈问题,探索针对问题的信息技术支持课堂变革的途径和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 学生对知识尤其是疑难知识的理解是影响学习质量的最重要原因,所以要考虑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做成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智能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第二,怎样给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有效支撑手段。因为只有探究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三,如何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场景,将场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应用知识系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第四,如何保证多场景、全流程地获取数据,为学生画像,精准把握学生的情况,并诊断出具体问题。第五,如何为学生供给最好的教师和资源。“现在录播课资源非常丰富,但缺乏针对性,教师和学生们找起来很费劲。”他建议,应该按照不同的学习模式确定学习路径,沿着相应的学习路径找到最好教师,再进行录制并建立起体系,真正实现将最好的课程分门别类地供给需要的学生。

在教学创新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获取教学和学习数据,时刻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以此为依据分析教师的教学情况,找出共性的教学问题,从而确定下一步研训的对象、内容和方式,将“教学和研训联动起来”。

此外,要基于教学和研训的情况决定校长和领导班子的任命,科学选拔管理者,合理调配领导干部,并对整个管理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这样的创新才能真正建立起高质量教育体系。”钟绍春说。

未来的教学模式是怎样的?他认为,未来的教学模式一定会走向“人网融合”的新样态,是一种人机融合的新型双师模式。“智能教育将给教师教学赋能、智慧供给。”这种赋能需要借助好的工具资源,建立像交通路网一样的学习路网,对每一个知识片段,把各种可能的学习路径找到,优化筛选出几条能够覆盖大多数学生学习情况的路径,把最好的教学资源汇聚过来,装进“网”里。使教师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智慧团队做支撑,为学生供给最优质的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借助学习大数据,全面监测、调控教与学的活动乃至办学方案、培养方案。未来学校的教学样态就是“人网融合”,需要教师共同参与,把路修好,把路网建好,办出更高品质的学校,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好的教育机会。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2年6月刊(总第82期)新媒体撰稿人  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