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 首页  》  江南游戏中国有限公司  》  教育资讯

观点 | 义教“信息科技”教学实施——强化问题体验,深化网络认识

2024-09-19 | 1042|

对于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的内容既简单又复杂,既熟悉又陌生。那么,如何开展教学才能实现“加深对互联网及相关新技术本质的认识,初步具备利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计算思维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与秩序的意识和责任感,全面提升数据安全意识”的教学目标?快跟着艺术素质测评系统的小编来看看,在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如何强化问题体验、深化网络认识。


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应用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对此更是熟知。但是,这些“原住民”是否真正了解“互联网对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影响”?是否能够“适应互联网环境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否真正认识到了“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造是推动数字时代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呢?这正是“互联网应用与创新”模块及其“互联网及其影响”单元的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01
模块内容结构


“互联网应用与创新”模块是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第四学段(7~9年级)的第一个模块,包括“互联网及其影响”“互联网基本原理与功能”“互联网创新应用”“互联网安全”四个单元的内容。


一方面,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这种变革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社会层面的,它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交流,极大地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和便利性。互联网的社交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分享生活、交流观点和建立社交网络的机会,社交平台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友方式,还对社会舆论、文化传播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使得获取信息变得前所未有的便利。通过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博客等,人们可以快速获取各种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互联网还催生了在线教育平台和开放式在线课程,使得教育资源更加普及和共享。这些变革极大地降低了知识获取的成本,提高了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互联网对商业运作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电子商务的兴起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购物,打破了传统零售的空间限制。互联网平台也为企业提供了广告推广、市场拓展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工具,这些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商业运作的灵活性和效率。伴随而来的是互联网对文化娱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在线音乐、视频流媒体和电子书籍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获取和消费娱乐内容的方式,从而也为创作者和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渠道。


由此可见,互联网已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活,但也应看到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如信息过载、虚假信息的传播、隐私安全等问题。因此,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积极适应和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变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2
模块教学概述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加深对互联网及相关新技术本质的认识,初步具备利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计算思维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与秩序的意识和责任感,全面提升数据安全意识。”这段话就是本模块教学的基本指南。


什么是“互联网及相关新技术本质”?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开放性、分布式、交互式和去中心化等特征,使得信息和数据的流动性能够充分发挥,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从而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新源泉。互联网及相关新兴技术代表了新的社会形态,即通过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所以说,“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着人类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由线下到线上、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和数字空间的逐步迁移,标志着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化、智慧社会的一次全球性大迁徙”。


那么,如何“加深”对“互联网及相关新技术本质”的认识?除了从技术层面认识其先进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造是推动数字时代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引导学生“关注信息科技对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强调适应互联网环境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抓住社会变革带来的机遇”,特别要“认识到网络空间秩序的重要性,知道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提升对“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认识。


对于“初步具备利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计算思维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七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二是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这其中又要考虑到两个层面:一是利用“互联网基础设施”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利用“计算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个问题很明确,就是课标里的“学业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能根据学习和任务的需要,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短视频和协同写作等互联网工具或平台,进行较精准的信息搜索、沟通交流与协作,并贡献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源;

②知道在常见应用中,如何编码、组织、传递、接收及验证网络数据;

③学会使用网页编辑工具、在线写作工具等创建网络文档,熟练利用在线课堂进行线上学习与交流,体验在线学习与生活的新模式;

④能从现实应用中体会互联网是如何将复杂的远程数据传输和通信等问题逐步化简为分解、编码、传输和重新组合等一系列规则(协议)的;

⑤在互联网应用中,知道如何注册或更改用户信息、设置合理的安全密码,具备识别网络谣言和不良数据的基本能力。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会那么直接,但循着“网络”这条逻辑主线,会发现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在线”经验,能够本能地运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计算思维”的方法去处理一些简单的网络应用的问题,如信息的“交流与分享”、在线的“学习与生活”、信息的“隐私与安全”等。所以,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一方面是更系统、更深入地学习,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明明白白地运用“互联网基础设施”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尝试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并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决方案”,并能尝试“模拟、仿真、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强意识,明确思路,逐步形成“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从教学方法来说,课标强调:“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而针对引入什么样的“真实问题”,课标也给出了实例:“指导学生搭建有特定功能的小型互联系统,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互联网的组成特点和功能,认识网络协议对互联网的核心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容易获得的工具,包括软件模拟器、简易开源硬件及网络分析器等,在学科专用教室或实验室中通过模拟、仿真、演示等数字化手段,创设接近真实场景的各种网络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创造条件。”


03
“互联网及其影响”单元教学建议


在“互联网应用与创新”模块中,“互联网及其影响”单元是首先接触到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课标的“内容要求”中涉及“(1)通过在线活动,分析互联网应用的特征,认识到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创新价值和潜力”和“(7)了解云存储、云计算的原理,能够使用网盘进行数据备份,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新媒体、新社交、新资源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两个条目。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互联网应用的特征”,认识“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创新价值和潜力”和“互联网带来的新媒体、新社交、新资源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由此考虑,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最为恰当。


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与互联网应用相关的项目主题,如“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或“社交媒体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展开调查研究。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阅读文章、观看视频等,以获取更多关于所选主题的知识,接着制订项目计划——确定研究目标、制订时间表、分配任务和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一旦项目计划确定下来,学生便开始实施研究,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调查问卷、访谈、数据分析等。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在线协作和沟通,如使用电子邮件、在线文档共享平台等。


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记录和反思自己的进展,如通过撰写日志、制作演示文稿或创建博客等方式来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这样有助于培养自我评估能力和反思能力。最后,学生完成项目并进行展示,可以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的展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由于本单元教学内容不算多,加上小学的信息科技课程也涉及了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安排1~2个课时为宜。


总之,生长于信息时代的学生们虽然已经学会了智能电脑和手机的使用,且在其擅长的应用领域早已经驾轻就熟,但对其中的原理却未必明白。所以,让学生了解应用背后的原理十分必要,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也是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本文作者:李维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文章内容来源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第16期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侵权,请权利方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