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 首页  》  江南游戏中国有限公司  》  教育资讯

观点 | 义教“信息科技”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贯通

2024-06-06 | 1827|
本文从现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入学基础“预备级”的内容入手,通过分析“信息科技”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异同,发现义务教育课程与普通高中课程在衔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二者“贯通”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一起随信息技术考试系统小编了解一下——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经历了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逐步形成自身的体系和特色,并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基础的贡献。但就其课程来说,高中、义教的相关课程到现在还未完全理顺。特别是《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之后,如何实现义教“信息科技”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贯通,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入学基础


现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依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中“新课标”)执行的。而这一版课标是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03年版)》的基础上,经过2014年年底的修订以及《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于2020年再次修订后颁布并执行至今。


由于在当时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信息技术课程尚未正式列入,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无标准可依据,各省区便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的要求,将信息技术课程单列出来,形成各地方初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材,并开展教学。


当时,从国家的层面来看,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并无正式课程,因此高中课程以什么为起点也无法确定。所以为了让各地在执行高中课程标准时有较为确定的起点,在高中新课标中的附录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中特设了“预备级”,以对进入高中学习的起点进行设定。具体表述如下:


(1)信息意识预备级。


①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一定的需求主动获取信息。


②能够区分载体和信息。


③针对简单的信息问题,能根据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真伪性和表达的目的,对信息进行判断。


(2)计算思维预备级。


①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数字化表示信息的优势。


②针对给定的简单任务,能够识别主要特征,并用流程图画出完成任务的关键过程。


③了解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价值、过程和工具,并能够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预备级。


①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网络和相关资源的教育优势。


②依据学习任务进行学习资源的需求分析,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


③能利用简单的数字化工具,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创作。


(4)信息社会责任预备级。


①认识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②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认识信息技术可能引发的一些潜在问题。


③在信息活动过程中,能采用简单的策略和方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使用信息设备。


④遵守基本的信息法律法规,按照社会公认的信息伦理道德规范开展信息活动。


从“预备级”相应的表述可以看到,虽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非零起点”,但这个起点距离“零起点”也非常近。


例如,信息意识的“预备级”中的“能够区分载体和信息”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最基础的知识,在小学阶段只要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都应知晓。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在信息技术课程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之前,各地高中入学的学生在义教阶段并不是都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所以提出此条是有必要的。


又如,计算思维“预备级”中的“用流程图画出完成任务的关键过程”对学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小学、初中学生来说,也是最基础的要求。


提出“预备级”的前提是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未设置正式课程,没有课程标准。考虑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义务教育阶段事实上开设了一些信息技术课程,但无统一的标准,所以“预备级”的作用之一就是统一标准。这个“入学”的标准,就是现行高中课程的入学基础。


“信息科技”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异同


2022年4月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新增了“信息科技”课程,并颁布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与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课程名称不同。“科技”与“技术”的差异,使得课程的关注点由单纯的“技术”扩展到“科学”与“技术”。因此,“信息科技”更侧重科学原理和思维方法的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跨学科的知识应用,而“信息技术”则更偏向于具体的技术应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其次,“信息科技”设计了基于逻辑主线的课程结构,强化了学科本质的学习,而“信息技术”更注重技能的传授和实操的训练。


从课程的定位来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而义务教育的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这两种表述都提到了“素养”“技能”,这是课程的核心关注所在,也是时代发展中人才培养的所需。


从课程内容主线来看,“信息技术”由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四个大概念串联,而“信息科技”则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贯穿。


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信息科技”都将数据、算法作为最基本的主线,且在应用层面也都关注到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多个方面,课程的关注点及覆盖面也都有共同之处。所以,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虽然“信息科技”与“信息技术”课程的追求在某些方面有重合,但“信息科技”更强调“科”与“技”的并重,而“信息技术”更侧重于技术的实践和应用,这种区别也导致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研究的领域及关注的内容已经溢出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所包含的范围。也就是“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已经溢出了现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所需的基础范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亟待“升级”。


义教与高中课程的贯通


首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升级”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信息相关的科学内容及技术方法的变革;第二,课程思想的升级跃迁,促进了以素养培育为核心的课程发展。


当前,信息技术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到物联网、区块链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等,这些新兴技术的崛起,都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必须及时引入前沿技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同时,教育理念的更新也是促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升级的关键。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往往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当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注重对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创新实践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升级”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这是因为:第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的研制,为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第二,“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科技课程内在的深刻联系,使得两者的核心内容及发展路径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通过对“信息科技”课程的研制,教育专家们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不仅涉及课程内容的更新,还包括教学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应用。这些研究成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课程的升级工作可以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更加顺利地进行。


同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深刻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上,还体现在课程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上。两者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它们在核心内容和发展趋势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升级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依据,使得课程的改进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效率。


基于义教“信息科技”课程的研究成果,以及义教“信息科技”课程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深刻联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升级“贯通”既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既要“贯通”,那么在课程名称上首先应该统一。在全民提升科学素养、发展数字素养的背景下,“信息科技”这一名称符合时代的发展和课程的追求。


当然,课程的“贯通”,名称仅仅是表象,其理念内涵、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都应“贯通”,这就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来实现。


我们有理由相信,崭新的高中“信息科技”课程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人才奠定基础。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第10期 李维明.义教“信息科技”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贯通[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10):12-14.

作者:李维明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权利方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